鋼結構的目前發展狀況如何?
鋼結構體系雖然在我國的發展歷史較短,但卻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理想的發展前景。目前,由于我國不僅在政策上對于鋼結構的應用予以重視和積極推廣,而且,鋼結構也愈來愈得到人們的認同。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西部大開發以及振興大東北等榕關工程的開展,也有力地椎動了鋼結構的發展。
在19世紀,美國的芝加哥學派建造了一批鋼結構摩天大樓。法國工程師埃菲爾建造了世界矚呂的鐵塔,金屬建筑從此進入了第一個光輝時代。鋼結構建筑在20世紀60年代再度開始:了新的發展,建筑鋼材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計算機也開始了早期的應用,金屬建筑的各種結構體系日趨成熟。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已提出預工程化金屬建筑概念,預工程化金屬建筑是指將建筑結構分成若干筷塊在工廠加工完成,從而使鋼結構建筑的設計、加工和安裝得以一體化。這就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比傳統金屬結構形式低10% -20%).縮短了施工周期,使鋼結構的綜合優勢更加明顯。
目前,全球獨領風峰的建筑材料是鋼材,鋼結構現今已是發達國家主導建筑結構。被廣泛應用于高層、超高層建筑、大跨大空間建筑、鍾大商廣的中小型工業、商業等建筑,以及大部分的低層非居住型建筑中。
鋼結構體系具有自重輕,安裝容易,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資回收快,環境污染少等綜合優勢,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更具有“高、大、輕”三個方面發展的獨特優勢。最近在我國建筑工程領域中已經出現了產品結構調整,長期以米混凝土和砌體結構一統天下的局面正在發生變化,鋼結構以其自身的優越性引起業內的關注,已經在工程中得到合理的、迅速的應用。高層、大跨鋼結構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發股十分迅速。如上海的盧浦大橋,它是世界最大的鋼結構拱橋,該橋主跨550米,系桿設計長度達758米,其長度和剛度在世界肉類項目中均屬先例;萬洲長江大橋為目前我國鐵路大橋跨度最大的鋼橋;以及上海的金茂大廈、東方明珠電視端、北京國貿三期等超高、超大型鋼結構;最近在大連興建的高度200m的遠洋大廈鋼結構,設計、創造、安裝和材料全都是由國內承組和供應的,這說明完全由我國自己來建造超高層鋼結鉤是可以做到的。
鋼結構產業在我國有了可窯的進步,但是發展力度遠遠不夠。一是世界各國建筑業都是鋼材的主要用戶之一,工業發達國家在其建筑業的增長時期基本建設用鋼量一般占鋼材總量的30%以上,而我國目前建筑用鋼量只達到22%至26%,這5% -6%的差距主要在于我國房屋結構的用鋼量還比較少;二是雖然行業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都在強調發展鋼結構建筑,但由于多年以來鋼結構的發展較鋼筋混凝土結構慢,人們對此還不很熟悉,對鋼結構建筑多方面的優越性認識不夠,一些工程還不能采用暴優方案的鋼結構體系,存在著轉變觀念的問題;三是對于業主和設計單位,鋼結構正逐步改變著傳統建筑的設計理念,這街要我們結構設計人員不斷充實鋼結構設計思維,學習先進的設計經驗,突破傳統結構約束,來不斷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盡管目前還存在著種種不盡人意或有待提高的方面,但鋼結構的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