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的腐蝕破壞
由于普通鋼材的抗腐蝕能力比較差,所以鋼結構的腐蝕一直是工程上關注的重要問題。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年產量30% -40%的鋼鐵因腐蝕而失效,除廢料回收外,凈損失約10%。鋼結構腐蝕結果不單是經濟上和資源上的損失,腐蝕使鋼結構桿件凈截面減損,降低了結構承載能力和可靠度,同時腐蝕形成的"銹坑"使鋼結構產生脆性破壞的可能性增大,尤其是抗冷脆性能下降。據統計,相當比例結構和建筑物的損壞和事故是由于鋼材的腐蝕而引起的,因此防腐蝕對節約鋼材和防止工程事故有重大意義。
鋼結構在使用過程中要定期檢查,如發現基本金屬有銹蝕,要采用測量工具或測厚儀器查明構件斷面削弱程度,通過計算確定是否要采用更換或加固措施。
過去用油潘等涂料來保護鋼結構,后來也有以鍍鑄、噴鋁等方法來抗腐蝕的。近年來人們尋求一種積極的提高鋼材本身抗腐蝕性能的方法,通常可在低碳鋼冶煉時加入適量的磷、銅、錨和鐮等合金元素,使之和鋼材表面外的大氣化學反應形成致密的防銹層,起隔離大氣的覆蓋層作用,而且不易老化和脫落。這是目前國外金屬抗腐蝕研究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