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連接出現的質量事故
鋼結構的鋼釘連接及其可能產生的缺陸及質量事故
鉚釘自19世紀20年代開始在鋼結構連接中使用以來,曾在相當長時期內在鋼結構連接中占統治地位,但由于勞動強度高、喂聲污染大和耗鋼量多的缺點,20世紀20年代逐步被焊接連接所取代。40年代末由于焊接海船的冷脆破壞事故多次出現,一度曾認為鋼接的疲勞性能優于焊接。此后由于焊接質量的提高和高強度螺栓連接的出現,哪接在工程上的運用也越來越少。但為了對過去建造的鋼接結構進行評價、檢測和加固維修,需對哪接工藝及其所帶來的缺陸作簡單了解。
鋼接工藝中應注意的問題。
(1)鉚釘孔的布置和構造:包括排列形式(并列、錯列),沿受力方向和垂直受力方向 的最小間距、最大間距、端距、邊距,以及型鋼上哪釘孔的線距要求等。
(2)構件接裝時,應盡量減小胡釘孔位置的偏差。錯孔在0.5 mm及其以下時可不限制;錯孔在0.5-1.0 mm者不得超過每組孔數的50%;錯孔在1.0-1.5 mm者不得超過每組孔數的10%。
(3)為保證很好地夾緊成疊鋼材,銷接間的接裝應盡可能使用大直徑接裝螺栓,其間距不得大于300米,而且數量不得少于全部鉚釘孔的25% -35%。
(4)鉚釘加熱和鋼接過程中的溫度控制:哪釘應在整個長度上均勻加熱,不得有局部 受熱現象,加熱時間應盡量縮短,以免產生過厚的氧化鐵皮。低碳鋼的銷合工作應在溫度降到500-600℃以前結束,低合金鋼的工作應在溫度降到400-450℃以前結束。
(5)鋤接機械壓力要求:采用風動鋤接時,壓縮空氣的壓力不得少于54 N/cm飛機械 鋤接時,熱銷釘鎖緊頭形成后,如Q235鋼鉚釘需繼續承受機械壓力4 s以上。
(6)哪釘質量的檢查:可用0.3 kg的小錘,抬高20 -25 mm輕輕敲打銷釘頭以確定哪 釘緊密程度是否合格;對有懷疑的鋼釘,可用較大力敲打,并用樣板和肉眼作外觀尺子檢查。遇鉚釘松動和釘頭不密貼時,應先割除有缺陸的鋪釘,用新鋼釘重新銷合,并注意割除時不應損壞構件鋼材。
(7)各零件間的緊密度可用厚度為0.3 mm的塞尺測量,塞尺插入接合表面的深度不得超過20 mm。
鉚釘連接可能給鋼結構帶來的缺陸主要有:
(1)鉚釘孔引起構件截面削弱;(2)銷合質量差,胡釘松動;
(3)銷合溫度過高,引起局部鋼材硬化; (4)板件間緊密度不夠等。